[政令宣導] 莒光園地20160602
《莒光園地》為中華民國國防部製作的軍事教育節目,1975年起在華視播出,最初的節目名稱為《莒光日電視教學》,1988年4月14日更名為《莒光園地》。現於每週四14:00於華視主頻和華視HD頻道首播,並於週五14:00和週六08:10各重播一次,2014年1月5日起每週日08:10於華視教育文化頻道重播,每集節目約長55分鐘。
莒光園地簡介
壹、宗旨
國軍「莒光園地」電視教學為公民教育的延伸,社會教育的一環,亦是國軍「愛國教育」的主要管道 。依據憲法、國防法之規範,結合政府政策目標,考量社會情勢、兩岸關係發展與建軍備戰等需要,進行節目策劃,藉多元、活潑之宣教方式落實推展,置重點於建立官兵「恪遵憲法規範、堅定愛國信念、陶冶武德修為、砥礪忠貞志節、落實軍隊國家化」之共識,內容包括「時事政令、國防軍事、敦品勵志、休閒育樂、民俗文化及史蹟介紹」等不同性質的勵德益智教學主題,培養官兵效忠國家、愛護人民、忠於團隊、忠於職守的情操,砥礪服從犧牲,澈底奉行命令、誓死達成任務的忠貞志節,並洞悉敵人統戰陰謀、提升憂患意識、堅定抗敵意志,建立身為軍人應有的正確人生觀與價值認知,以善盡國軍保國衛民的職責使命。
貳、沿革
一、民國六十三年六月十三日成立「電視政治教學指導委員會」,開始籌劃電視教學事宜,同年七月一日首次試播,由國防部負責製作,再透過華視頻道播出。從民國六十四年元月起,由華視公司設專任製播人,延聘專家學者策劃節目製播,每集九十分鐘。
二、民國六十七年起,為使教育方向與宣教要點更能契合國家政策及掌握時效,特將有關教育政策、課程內容進度管制、延聘專家學者、稿件徵集審定及執行成效等節目企劃事宜,統由國防部負責,華視則專責節目錄製、播出等專業執行層面。
三、民國八十八年起,因應政府採購法頒布施行,「莒光園地」電視教學節目製播依法辦理公開招標採購作業,自此華視公司每年均以得標廠商資格,承攬本節目製播工作迄今,且秉持以往優良製播水準,精益求精,使本節目能發揮即時、全面、便捷之教育服務功能。
四、自九十一年起,節目每集時長調整為七十分鐘,以「虎帳笙歌」單元,區分前、後兩階段;前段(約五十分鐘)側重教育、時事、勵志及政策性節目;後段(約二十分鐘)則以文化、生活、益智及娛樂性等節目為主。
五、「莒光園地」電視教學節目自九十六年五月起,配合每週戰訓於週五下午兩點十分播出,週六上午八點十分重播乙次,相關節目內容亦可至國防部總政治作戰局網頁點選「莒光日網路教學」收視(節目表及內容介紹刊載於每週一青年日報第七版「莒光園地」版)。惟經評估考量教學效果,自九十九年一月一日起調整於週四下午兩點十分首播,週五下午兩點十分及週六上午八點十分各重播乙次。
參、精進作為
為使「莒光園地」電視教學能夠「與時推移」,朝「多元、豐富、生活化」之節目型態創新精進。九 十五年十月份起,更把握「節目規劃求新、內容品質求精、作業時效求速、教育效果求實」之原則,再求突破,結合最新傳播科技,發揮多元創意,製播3D動畫、熱門影集、時尚綜藝、偶像劇、逗趣短劇及舞台劇等寓教於樂之節目,已贏得官兵及一般觀眾支持及好評。
「莒光園地」電視教學,乃國軍政治教育之主要作為與重要管道,亦為社會教育及公民教育之重要部份與延續,影響深遠。本部將秉持一貫虛心、用心、誠懇、負責之態度,恆常檢討精進,期達凝聚共信共識、提昇戰力之教育目的。
著名主持人
早期節目主持人為華視主播專職擔任,後期改由華視主播輪番擔任,並與國防部政戰軍官搭檔主持。
- 李艷秋
- 柴惠珍
- 粟奕倩
- 朱國珍
- 蕭彤雯
- 林明上校
- 陳自為上校
- 林淑民上尉
- 陳淑珍
- 陳煜叡
- 洪雨涵上尉
- 連珮貝、連昭慈、林仙怡 等
105年6月第1週( |
2 |
日週四 |
)「莒光園地」節目一覽表 |
||||
3 |
日週五 |
||||||
4 |
日週六 |
||||||
時間 |
內容型態 |
單元名稱 |
製作單位 |
收視對象 |
|||
14:10 |
報導 |
新聞翦影 |
華視 |
官、士、兵、員、生、聘雇全體收視 |
|||
14:20 |
電視座談會 |
以國軍為榮 |
文宣心戰處 華視 |
||||
14:40 |
報導 |
強化危機應處,鞏固部隊安全 |
文宣心戰處 華視 |
||||
14:55 |
柳營英語園地、虎帳笙歌 |
||||||
15:05 |
永續發展系列 |
繽紛丹巒【上】 |
農委會 華視 |
基層營連級官、士、兵收視 |
|||
附記 |
※節目於週五下午14時10分及週六上午8時10分各重播乙次。 ※相關內容,可至政戰資訊平臺網路網址查詢: (軍網)政戰資訊服務網「莒光日教育課程」,網址為: 或(民網)華視全球資訊網「影音特區-綜合節目」,網址為: |
105年6月第1週「莒光園地」節目重點介紹
軍隊在任何國家都是一個特殊的群體,接受特殊的教育與訓練,在國家需要的時候挺身而出、保家衛國,軍人被賦予高度的使命與責任,而「榮譽」是達成使命、善盡責任的動力。世界各國在營造軍事文化、培養軍人榮譽感、提升軍人尊嚴的政策上都不遺餘力,被視為強化國防實力的根本作為。總統日前視導花蓮駐軍時,提到她念茲在茲的就是提升軍人的尊嚴,並強調「國軍的榮辱,就是我的榮辱」,對國軍官兵殷切期盼與勗勉。軍人尊嚴的提升、榮譽感的建立,取決於軍人與國人的相互認同,而國軍自洪仲丘案等國人關注事件的發生,國人對於國防信賴不足,官兵對於軍人身分缺乏自信,更凸顯出國防建設的關鍵所在。本節目採座談會方式,邀請專家學者,就「以國軍為榮」為題實施研討,期使全體官兵同仁戮力戰訓本務,贏得國人的尊重與信賴,共同打造堅實的戰力。
自今年年初以來,在法國巴黎、加拿大渥太華、丹麥哥本哈根、澳洲雪等地,暴力極端恐怖主義組織頻頻製造重大血腥屠殺事件,更結合網路科技,造成全球恐慌,人人談「恐」色變,面對新型態的安全威脅,國軍官兵必須具備新的思維。本節目專訪中央警察大學汪毓瑋教授、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黃秋龍副教授和國防部業務主管,使國軍官兵正視新型態威脅,融入單位戰備訓練工作,提升危機應變防處能力,強化國軍整體安全。
【語音字幕】:國語發音, 繁中字幕
檔案大小:929MB